菩提樹 | |
---|---|
桑科 | (神聖之樹、佛樹、覺樹、畢缽羅樹) |
常綠喬木、單葉互生、葉子先端成長尾狀,隱頭花序(隱花果)腋生。樹皮灰竭色,全株有白色乳汁。 |
操場北側的幾棵菩提樹中,有的樹幹至少需要二人以上才抱得起來,可見這些樹的樹齡至少幾十年有了。隨著時代不斷的變遷與演進,它們正好見證了我們學校的發展與進步。從這裡畢業的學生如果再回到母校,應該會懷念起兒時在樹下快樂的遊戲與開心的笑容吧!
▲莖
菩提樹是在1901年由日本人引進台灣種植的,和榕樹一樣都具有氣生根。雖然秋冬季節會落葉,不過大部份的時間都是枝繁葉茂。而且它的果實排列在枝條上,冬季成熟時變成黃紅色,常吸引鳥類前來覓食。比較特別的是它的葉形,葉子的先端帶著長長、尖尖的尾巴,在下雨天時正好可以順利排水,這樣的葉形是熱帶雨林典型的植物,而且葉子常被作成葉脈書籤使用。
▲葉
野生的菩提樹在幼時多為附生生長,也就是附著在別的植物上,根部直接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及有限的腐植質(枯枝落葉或動物排泄物)為生。一般而言,附生的菩提樹漸漸長大後並不會發生「絞殺現象」,也就利用根部殘纏繞附生的植物,並深入地底爭奪養分,而使附生植物漸漸死亡。所以菩提樹並不會造成被附生的植物的生存危機。
▲紅色新葉
「菩提」在佛教經典的解釋是「覺悟」的意思。所以菩提樹就是為了紀念釋迦牟尼佛在此樹下悟道而命名的,所以菩提樹就成為印度的國樹,直到今天印度教的沙陀們還經常在菩提樹下思考呢!現今許多的佛教寺廟有時也可見到在庭院裡栽種菩提樹來紀念佛陀。而菩提樹也是花蓮縣的縣樹喔!
▲隱花果
佛教禪宗五祖泓忍大師衣缽傳承的故事中,亦提到了菩提樹。相傳泓忍大師年事已高,想將佛法傳給後人,於是要求跟隨他學佛的弟子們作偈來決定誰是傳人。他的大弟子神秀作偈:「身如菩提樹,心如明鏡臺,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。」上呈泓忍大師後並不被認可。反倒是不識字的惠能作偈: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;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?」,並請人書寫在牆上,被泓忍大師看見後,利用深夜召見他,並把發揚佛法的重責大任傳承給他,而成為中國佛教史上有名的六祖慧能。佛法自六祖後便在中國各地開枝散葉,甚至傳遞到海外的日本。
植物放大鏡 | 觀察指導 |
---|---|
1.菩提樹的葉子長尾尖的先端有什麼功能? 2.為什麼野生的菩提樹不會對其所附生的植物造成傷害呢? 3.六祖慧能作哪一首偈而得到五祖泓忍衣缽的傳承呢? |
1.葉子長尾尖的先端 2.隱花果生長的位置 3.樹皮的顏色 |
圖片由退休主任莊溪製作,以創用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禁止改作 2.5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。